Mummy found another interesting and useful parenting tips from Mummy Ang Lee Siang. Mummy thought this is useful. I would not know both of you still be able retrieve Mummy’s blog or not when you grow up, Mummy keep sharing and writing about both till I am unable…
Actually, this is one of Mummy most concern things as sometimes, we would not know how to explain to you either Mummy doing the right thing or not in telling you some of the Dos and Don’ts in daily life. This is actually of the topics that we had discussed during the Teachers Parents Meeting last week.
道理要怎么说
by Lee Siang Ang on Saturday, 04 December 2010 at 00:22
常听做父母的说:“孩子还小,那懂得这个道理,就别为难孩子了。”
但事实上是否真是如此?到底孩子几岁才算“长大”、才可以说讲道理?
从发展心理角度来看,人从出生就迈入一持续发展的厉程,而促进发展变化有两个要素:一是成熟,指个人生物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过程;二是学习,透过学习历程与经验,使我们在思想与行为上产生较为长久的变化。
比如说要成为一个体操选手,除了在身体上要发展成熟外,还需要接受教导与不断的练习才能达成。因为成熟不是一个绝对的时间,所以应该说每个个体都需时时在发展中,也都有所处阶段应该学习的事物。
因此,当我们谈品德教育时,同样也可以思考这两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道德发展的关键条件---认知发展的阶段,成熟到什么阶段,然后再根据成熟的条件,思考如何创造理想学习的环境与经验,来促成所希望看到的改变。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 (Piaget)的道德发展论给了我们一些启发。他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3个阶段:第一是无律阶段(约5岁以前):行为只是感官动作的自然反应与反射,而没有道德意识。第二是他律阶段(约5岁至10岁):多以做了一件事或行为的具体后果来判断或决定行为的是非善恶,此时会片面尊重成人的权威。第三为自律阶段(约10岁以后):多以行为的动机为善恶,逐步迈向成熟。
父母在了解了孩子的道德认知概念发展阶段后,就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孩子,有不同期许与教育方式。以下就分为三个阶段的道德教育原则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无律阶段的学龄前,在道德判断上常容易受情绪上或周遭人的影响,并且不具备思瓣的能力。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兴趣的,或成人认为是好的,就认为是好的。一般而言,教育无律期孩子的道德价值观时,需要多一些的引导与约束。
给父母的建议:
一, 明确告知期望:在此阶段的孩子因为不具备辨别对、错的能力,父母要明确清楚的告诉孩子在某一环境里适当的行为是什么,并要求孩子表现出来。如:脱下衣服该放在哪里(整洁),不可随意摘公园的花(公德心)。
二, 父母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没有自主判断的能力下,最易受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受影响,因次父母应该将希望孩子养成的品格,在生活里示范给他看。
三, 避免负面影响:因为孩子无法辨别在生活中哪些是父母想要他们学习的,哪些不是,所以往往会对父母的行为照单全收,因此父母要特别留意日常非语言行为,是否有对孩子的期望相抵触者,如适当控制自己的愤怒的情绪。这些潜在的负面影响有时会超过父母所能想象。
四, 鼓励行为实践:一般对有品德的人的认定,是着眼在道德行为而非道德知识。因此此阶段的孩子在认知发展上虽尚未成熟,可能不解行动背后的意义,但道德的行动是在任何人生阶段都不该缺席的,所以还是要在可朔性高的此阶段,指引孩子在适当的时间、地方、做适当的事情。